索 引 号: | 6107000033/2022-000559 | 发布时间: | 2022年12月07日 14:31 |
来 源: | 基础教育科 | 发布机构: | 市教育局 |
内容概述: |
2021年7月“双减”工作开展以来,汉中市统筹“校内校外”双向发力,促进校内减负提质,强化校外培训机构监管,筑牢学校教育主阵地,全力构建良好教育新生态。
聚焦保障机制,政策体系全面建立。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市、县区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汉中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提出六个方面33条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市“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印发《关于推进全市“双减”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汉中市“双减”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配套制定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培训资金监管、信息宣传制度等文件10余个,全面构建精准、明确、详实的“双减”政策体系。
聚焦校内减负,作业管理精准科学。一是全面压减作业总量。指导各义务教育学校“一校一策”科学制定作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年级组、学科组、班主任三级统筹机制,严格实行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严控作业总量。二是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制定《汉中市义务教育学科作业设计和管理指导意见》,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分阶段制定作业设计要求,提供多层次的作业布置思路和具体案例。三是培育推广典型范例。组织开展两届作业管理与设计案例展评活动,评选80个市级优秀案例并推荐参加省级展评,其中49个被评为省级优秀案例,市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
聚焦学生成长,课后服务特色鲜明。一是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指导学校“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按照每周5天、每天不少于2小时要求,全市605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29.2万名学生参加、参与率98.75%,2.27万名教师参与提供课后服务。二是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各学校组建艺术、体育、机器人等特色社团,选聘514名符合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士,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汉调桄桄、羌绣、苗寨民歌、五节龙、茶艺、秦腔等民俗非遗项目课程,满足学生全面成长需要。三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印发《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有关事项的通知》《汉中市中小学课后服务费用使用和管理办法》,严格规定收费标准、使用方式,实行最高限价,每生每学期400元,对困难学生进行减免,充分保障学校、教师、学生三方权益。
聚焦教育质量,教学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按照“教育集团化、集团名校化、名校品质化”思路,在全市组建167个教育集团。强化教育集团考核评价,推进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开展集团交流活动300余场次,互派教师、校级领导近千人次。二是建好用好学科基地。全市建成学科建设和教师发展指导基地(中心)363个,针对“双减”背景下作业布置和设计、课后服务开设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与反思等内容,开展专题研讨活动120余场次,参与教师7000余人次。三是不断深化“课堂革命”。组织开展两届汉中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评选表彰151个市级优秀课堂,推荐参加省级决赛,第一届比赛29个课堂获省级表彰。开展“打造天汉好课堂、助力学研在汉中”活动,组织培育活动3次、交流活动30余场。
聚焦机构监管,规范治理成效显著。坚持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完成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及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监管工作职责移交,加快全国校外教育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全面应用,推进校外培训全流程监管。加强科技、公安、市场监管、体育、文旅等部门联动,对培训机构办学、经营行为进行常态化监管,协同镇(街道)、村(社区)建立“网格化”治理体系。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由399所压减至47所,审核(备案)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资格1877人、培训材料1387份,纳入预收费资金监管143.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