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政府信息公开
《汉中市提高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
访问量:
索  引  号: 6107000033/2024-000016 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28日 17:38
来       源: 市教育局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内容概述:


    公告内容:

关于征求《汉中市提高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意见建议的函

各县区、新区教育主管部门,市级有关部门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为进一步提高全市中小学校教育质量,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市教育局起草了《汉中市提高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请你们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修改意见,于2023412日前书面反馈市教育局,逾期未反馈视为无意见

联系人:张姗姗     电话(传真):2626670

电子邮箱:hzjjk2023@163.com

寄件地址: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市教育局

附件:汉中市提高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

                            汉中市教育局

                            2023410

    草案内容:

汉中市提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全市教育质量,快建设教育强市,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双减政策,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各类教育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全面落实,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教学质量、社会认可度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断提升,打造一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管理规范、质量过硬、群众认可的品牌学校,建成一批省级教学改革、课程改革、智慧教育示范校园,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教育成果和教育名家,全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底,4个县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建设镇村级幼儿园一体化管理基地25个,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35个;11个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评估验收,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打造日常管理优、评价机制活、教育质量高品质化学校30所;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高中占比达到40%,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高考质量进一步提升,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加快推进。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党建示范提升工程

1推进中小学校党建创优行动。深入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完成党委(党总支)书记、校长分设,健全党务校议事决策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和保证监督机制,完善三重一大、校长办公会议制度。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深入实施党员教师双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党建对教育工作的引领作用。创新实施五星创建 双强争优示范创建、质量创优工作,到2023年底,全市中小学校标准化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00%2025年底,新培育党员骨干教师800人,民办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全部实现由上级党组织选派。(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2开展思政教育精品培育行动。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实施时代新人铸魂育人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和青少年读书行动。创新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讲思政课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进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校园听思政课、讲思政课,常态化开展书记校长带头思政课活动,县区党委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至少讲1次思政课。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丰富思政课程载体和形式,用好课堂教育主阵地,开展学校、镇中心校、县区、市级思想政治精品课程培育常态化开展思政课大练兵活动。到2025年底,培育认定市级思想政治精品课程300节,培养省级思政课大练兵教学能手50人以上。(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二)实施办学条件巩固提升工程

3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依法依规优先保障学校基础设施、经费投入、教职工配备等教育教学基本需求持续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做好食堂、宿舍、功能部室、照明设施、教学设备更新换代维修保护结合《汉中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20-2035)》,持续推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组织开展适龄入学儿童情况统计摸排,落实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政策,到2025年底,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充足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紧张情况全面清零。(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4.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市、县财政部门每年划拨专门资金,加强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发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积极探索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等新技术在中小学的应用,推进个性化学习、精细化评价和智能化服务。建立数字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机制。开展智慧教育示范校建设,到2025年底,每年创建市级及以上智慧教育示范校不少于5所,培养有信息化领导力的名校长不少于20名、信息化应用学科名师不少于30名。(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市工信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三)实施学前教育普惠提升工程

5扩大普惠学前资源供给。健全完善普惠性幼儿园认定管理机制,到2025年底全市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93%以上。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检查,完善普惠性幼儿园办园行为监测机制,开展无证幼儿园规范整治工作。完善优质公办幼儿园对口帮扶多元普惠幼儿园机制。到2024年底,略阳县、留坝县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2025年底,勉县、佛坪县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加大省级示范园、市级一类园所创建力度,到2025年底,新创建省级示范园10所,累计创建省级示范园35。(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6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深入贯彻教育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学前教育阶段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全面落实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关注保育教育过程质量。强化师德建设,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养。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发挥学前教育领域建设和教师发展指导中心作用,推广优秀教师教科研成果。试点开展学前教育教研责任区建设,建立健全县区间的教研交流及协助工作机制。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坚决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四)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

7加快优质均衡创建。加大反馈问题整改力度,持续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区域学校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坚持五育并举,加快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综合办学实力,整体提升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到2023年底,11县区全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标准。(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8.落实“五育并举”要求。加强四史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儿童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法治教育强化行为习惯养成。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严格执行学生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健全监测制度。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篮球、排球四级联赛广泛开展特色体育项目普及性体育运动,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强化校园文化引领,大力弘扬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创作设计富有文化内涵、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歌、校徽、校旗,凝聚广大师生的价值追求和共同愿景。深入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优秀艺术,增强校文化感染力凝聚力。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实践教育育人功能,加强学生生活实践、研学实践、综合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体育局、市残联,各县区党委、政府)

(五)实施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工程

9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新课程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选择性和均衡性。健全以校为本、联校开发、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形成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结构,积极推进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组成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建设。以课改培训、高效课堂、课改专项课题为抓手,组织新课程新教材培训。落实级示范高中结对帮扶薄弱县域高中举措,带动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同步提升。(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10平稳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实行选课机制,快构建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及选课指导要求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学生重基础、多样化、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强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科目和理化生实验操作的课程建设,保证授课时间,配足体育器械、音乐美术器材、图书馆馆藏图书和理化生实验仪器,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全面启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客观及时记录学生综合素养。(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六)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

11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加强对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统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引导职业学校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品等优势支柱产业相关专业,优先发展电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绿色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亟需的新兴专业,加快建设护理、康养、家政等人才紧缺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建立健全专业设置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把招生、升学、就业、办学情况评价结果等作为优化专业布局、调整专业结构的基本依据。(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人社局,汉中市职业技术学院,各县区党委、政府)

12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落实职教招生政策,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工程,加强陕西省高水平示范性中职学校品牌建设,推动市域中职学校积极创建省级优秀学校和优质专业,打造汉中职业教育优质品牌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计划,深入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试点,常态化开展教师队伍培训。坚持升学与就业并重办学定位,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学校联合开展“3+2”人才培养,拓宽中职学生成长通道。到2025年底,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中职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50%。(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汉中市职业技术学院,各县区党委、政府)

13推进校企合作协育人。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促进产业链与教育链供给匹配。将产教融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组建政府、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对进入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目录的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按规定落实相关税费政策。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规划、培养方案制定、教材开发、师资培训、质量评价,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到2025年底,订单式培养学生占总毕业就业学生的50%。(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商务局,汉中市职业技术学院,各县区党委、政府)

(七)实施教育治理优化提升工程

14.加干部统筹配备。各县区委选拔任用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时,注重从有教育系统任职经验人员中择优选配实绩突出、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且符合调任规定的校长可选拔到教育行政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校长归口管理,各县区委选拔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校长时,应充分听取教育局党组意见。(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15健全校长选拔机制。建校园长后备人才库,提前储备管理人才。每三年从学校中层、教育系统管理岗位中选拔一批优秀干部,纳入校长培养队伍,统筹调配至管理水平高、办学成效好的学校挂职跟岗锻炼。加大校长培养培训力度,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推进教育家办学治校。(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16强化局长领导责任。进一步落实教育局长抓教育质量领导责任,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形成主要领导牵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的工作格局。深化局长抓质量四个一行动:每两周调研一次中小学校、每季度研判解决一批教育教学疑难问题、每学期召开一次辖区教育质量研究分析座谈会、每年对辖区教育质量提升撰写一篇调研报告。(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17.落实校长主体责任。学校领导班子分工上,一般由校长直接负责教育教学业务,推动校长工作重心和时间精力放在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上、放在提升教育质量上。深化校长抓教学五个一行动:每周到班听评课一次、每周参加教研组活动一次、每月分析研判教学短板一次、每学期至少兼任一门学科教学工作、每年参与一项县级以上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18.激发学校办学活力。赋予校长办学自主权,科学确定学校发展目标,完善管理制度,挖掘办学优势,凝练办学特色,形成一校一品、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校园文化氛围。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科学构建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在遵循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基础上,可自主安排教学计划、自主运用教学方式、自主组织研训活动、自主实施教学评价;对于学科间关联性较强的学习内容,可自主统筹实施跨学科综合性主题教学。落实国家教育惩戒规则赋予教师管理自主权,依法保障学校和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建立进校园活动申报单制度,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坚决杜绝与教育教学事项无关的各类审批、检查验收、创建评比等活动进入校园增加师生负担。对办学方向、教育投入、学校建设、教师队伍、教育生态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地方,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纪委监委机关,各县区党委、政府)

19健全奖励激励机制。市县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奖励。对获得市级以上表彰的县区、学校、单位,在教育专项资金的分配中予以适当倾斜财政结合实际配套资金奖励。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新增绩效工资总量主要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完善岗位晋升激励,把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注重推荐获市级及以上表彰奖励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考核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实施教学质量改进提升工程

20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学科特点、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教学模式。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21深化三个课堂建设。强化第一课堂管理,提升第二课堂水平,拓宽第三课堂功能。通过赛教磨课、教学微改革、同课异构、专题研修、培训讲座、实践反思、研讨交流等活动,总结课堂经验,创新课堂教法和检测评价,聚力打造“天汉好课堂”,培育一批“精品课程”“精彩一课”。尊重和保障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进行选择、参与、表达、思考和实践。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内容,提升课后服务品质,积极引入有资质、有能力的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活动,大力开展学科拓展性学习和兴趣特长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建好用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劳动实践基地,组织中小学生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到2025年底,培育20所育人成效显著、学生全面成长的课堂革命示范学校。(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2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明确教研机构及教研员工作职责和专业标准,健全教研员准入、退出、考核奖励和专业发展机制。建立县级教研机构兼职教研员制度。加大市、县学科建设和教师发展指导中心(基地)建设和管理力度,聚焦学科发展和质量提升目标,积极探索课程建设与改革,充分发挥学科建设和教师发展指导中心(基地)学科教学引领和区域带动作用。加强作业设计教学研究,提高作业的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加强学习型团队建设,推广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的实践经验,提升校本教研活动效果。开展学科教学质量动态分析,拓宽指导中心(基地)网络交流渠道。实施课题引领计划建立学情会商和学困生帮扶制度。每2年组织一次级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到2025年底,申报省级以上基础教育研究课题不少于100个,评选市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果不少于20个。(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党委、政府)

(九)实施名优教师队伍培育工程

23.加强骨干教师孵化。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逐年提高教师培训经费,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不低于公用经费5%列支教师培训经费。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每年对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培训,推行以研带训、网络优课、课题研究、互联网+”等研训机制,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重点加强对新入职教师、农村教师培养培训。依托学科建设和教师发展指导中心(基地),常态化开展传、帮、带活动,鼓励跨校区、跨县区开展名师+青年教师结对培育工作。2023年起,每年举办不少于2次校长专题培训研修,名校长+”城乡领航研修每年不少于10名,着力增强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等专业素质。每年新增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不少于300人,新培育名师+”学科带头人工作坊不少于30名师工作室不少于10个。加大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力度,在人才引进和资金保障政策上支持教学研究机构深入基层学校幼儿园,多种形式开展送教送培和学科教学专题研讨培训,筑牢骨干教师培育基础。(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24提升教师管理质效。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机制改革,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按照“城乡统筹、按需配备、结构优化、动态管理”的原则,对学校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根据变化情况适时动态调整,统筹使用教师资源,防止出现“一边富余超编、一边增编进人”。运用大数据综合分析,根据人口和生源变化趋势,结合学段学科以及音体美教师需求,制定市域、县域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和年度补充计划,实现教师招聘精准、专业设置科学合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各学段领导班子轮岗比例一般在30%左右,专任教师每年交流轮岗人数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招引高层次人才、域外名优教师,授权市直教育单位和县区人社局自主开展。严禁从学校借调教师从事与教育管理无关的工作。(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25.保障教师工资待遇。完善教师待遇监督保障机制,确保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落实专项班主任津贴,教师担任班主任每月津贴不低于500元。落实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完善教师超过正常工作时间加班、参与教育教学、课后服务等以外业务工作的补偿奖励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加大课时量教学实绩在分配和考核中的权重。绩效分配时向班主任、教学一线和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倾斜。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完善教师超过正常工作时间加班、参与教育教学以外业务工作的补偿奖励机制。(牵头单位:市人社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十)实施教育领域发展改革工程

26.提高集团化办学质效。拓展集团化办学成果,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整体提高学校办学质量2024年底实现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创新设立教育集团常务理事会等管理机构,集团核心校校长任理事会负责人,成员校任理事会成员。集团理事会享有对教育集团内部财政资金支出管理、管理人员和教师去向分配、职称晋升推荐和人事变动优先推荐权力。教育集团核心校和成员校实行捆绑式评价,集团考核定级取当年度集团内各学校获评的最低档次。(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27.巩固双减改革成果。完善学区治理体系,统筹学区资源,合理划分学区,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持续落实双减政策,进一步规范作业管理和考试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持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探索建立全市统一的课后服务社会人士聘用选用管理规范,健全课后服务社团活动质量评价体系,巩固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不断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全流程监管,纳入镇(街办)网格化治理体系,严格落实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切实规范培训行为重点整治隐形变异培训、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不规范等问题。(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体育局、汉中银保监分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28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改革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评价机制,扭转维分数论导向。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县域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教师育人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健全以学校办学水平、教师素质培养、学生全面成长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注重评价学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实际成效。各县区党委、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考成绩、升学率片面评价考核学校、校长和教师,严禁违规公布、宣传、炒作中考、高考状元和升学率。义务教育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职业学校重点评价德技并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学生获取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毕业生就业质量、双师型教师(含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教师重点评价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情况,任课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述评情况纳入考核。学生成长重点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落实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使用陕西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注重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成长。(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考核办、市人社局,各县区党委、政府)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市县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做好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过程中的督促、协调。领导小组秘书组每半年召开一次调度会议,听取各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调度安排重点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总结会议,协调解决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推动工作落实。

(二)强化资金保障。落实教育经费投入责任,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两个只增不减。统筹谋划项目,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设立教育基金,积极改善公办学校办学条件,确保校舍、师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音美器材以及运动场地等按照标准配备,确保高考综合改革顺利实施。支持学校特色办学,落实教师奖励激励专项经费。

(三)强化考核督导。发挥市、县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的作用,强化督导队伍建设,确保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廉洁高效、专兼结合,落实对中小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督导检查,将其作为对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大力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开展督导评估监测工作。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报告、反馈、整改、复查、激励、约谈、通报、制度环环相扣的问责机制,将督导考核、质量评价结果作为对县区、学校奖惩、资源配置和考核校长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家长委员会,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做好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宣传报道在全社会广泛宣传重视教育发展、尊重教育思维、遵循教育规律的科学理念,为全面提高全市教育质量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起草说明:

《汉中市提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起草情况说明

市政府:

现将《汉中市提高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起草情况作以下说明:

一、起草背景

今年汉中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集团化办学强校扩优行动,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市教育局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报告,为实现教育目标制定了具体措施,起草了《行动计划》。

二、大致内容

《行动计划》分为四个部分,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具体措施。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双减”政策,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底,4个县通过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建设镇村级幼儿园一体化管理基地25个,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35个;11个县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评估验收,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打造日常管理优、评价机制活、教育质量高的品质化学校30所;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高中占比达到40%,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高考质量进一步提升,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加快推进。

为了在2025年前完成目标,《行动计划》中明确了十个重点任务工程以及相应的推进措施。具体包括:1、党建示范提升工程主要是推进中小学校党建创优行动和开展思政教育精品培育行动。2、办学条件巩固提升工程主要是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3、学前教育普惠提升工程需要扩大普惠学前资源供给和深化学前教育改革。4、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主抓加快优质均衡创建和落实“五育并举”要求。5、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工程需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平稳实施高考综合改革。6、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工程主要是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提升职业学校办学能力和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7、教育治理优化提升工程需要加强干部统筹配备、健全校长选拔机制、强化局长领导责任、落实校长主体责任,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健全奖励激励机制8.教学质量改进提升工程主要从强化教学常规管理、深化“三个课堂”建设、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三个方面着手。9、实施名优教师队伍培育工程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骨干教师孵化、提升教师管理质效、保障教师工资10、教育领域发展改革工程。需要提高集团化办学质效,巩固“双减”改革成果同时加强化教育评价改革。

组织保障包括:1、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市、县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2、强化资金保障。落实教育经费投入责任,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两个只增不减”。3、强化考核督导。发挥市、县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的作用,强化督导队伍建设。4、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家长委员会,完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文件起草过程

市教育局结合实际起草了《行动计划》,报给分管领导,结合领导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调整后,书面征求了19个市级有关部门、11个县区、33个局属单位的意见建议,共收集意见建议32条,其中:21条建议已采纳、8条建议未采纳市公安局1条建议将在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中抓好落实市纪委3条建议将在清廉学校建设、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等工作中抓好落实;其他部门、单位无修改意见。

四、下一步打算

会后根据本次会议中的意建议进行修改调整,再二次征求意见,积极采纳相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完善《行动计划》后送审印发。

附件:征求意见反馈情况

                              汉中市教育局

                               2023427

    公开意见及建议:征求意见反馈情况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汉中市教育局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政府院内1号楼5楼
电话:0916-2626687    传真:(0916) 2523943
陕ICP备14003207号-2    汉中网安:61230001     网站标识码:6107000033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45号   

汉中市教育局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教育局”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